大家好,我是蒋永良老师,我分享一个这个月刚刚结束的一个失眠治疗的实际案例。姜云(化名)是湖南人,在广东读的大学,大三期间受到有心理疾病舍友的影响,加之面临毕业考研工作等压力,睡眠质量逐渐下降。于大四期间开始失眠,在精神病院住院服药一月后睡眠恢复正常,大幅度好转后仍偶有然有时失眠。
毕业后在广州从事旅游业工作。由于工作调度原因换了一个临时的住宿楼,由于其宿舍楼与大学宿舍楼相似,加之其五一期间旅游高峰期,工作繁重,失眠复发,且情绪低落压抑。
这件事让她陷入极大的恐慌,她开始害怕自己一辈子都会陷入失眠复发的漩涡中,极度焦虑下服用了药物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知乎上看到我的回答后感觉比较专业,就找到我问相关的问题,由于网络上信任并未建立,当时并未打算找我做治疗。
过了一周左右,姜云(化名)工作期间有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严重,从早上就开始担忧夜里失眠的事情。严重影响其工作状态,决定开始系统性面对该问题。
第一次建设性会谈中了解到其曾经第一次失眠也找了两名咨询师治疗,但是都只是短程治疗,解决了症状问题却并未涉及到根本问题,导致其至今抗压能力低下,遇到事件刺激仍然会复发。
于是签订十次的中长咨询催眠协议。咨询催眠中姜云(化名)开始发觉自身的认知体系不够完善。容易受外界信息影响,对各种信息过于敏感。测试了催眠感受类型为躯体型,对间接暗示不敏感。前三次催眠使用了经典渐进式催眠,第三次结束后,姜云(化名)开始能够自然的入睡。
第四次时她主动提起自己虽然已经能够入睡了,但是还是比较焦虑,害怕自己哪天失眠又复发了。
于是决定使用时间线疗法,通过催眠回溯发现其根源,发现她高中时期就开始出现受他人影响的情况,又通过三次催眠咨询构架完善其认知。
姜云(化名)开始不执着于必须睡的很好的观念,对于失眠的恐惧担忧开始削弱。
催眠结束后通过行为认知疗法(CBT)矫正其计算睡眠总时长的不良习惯。治疗协议结束后一月并未复发,睡眠良好。
一个半月后的常规疗程结束后随访,了解到姜某看到非正规心理书籍上的错误信息,状态并不稳定,出现了正常范围的波动。随访后补充了五小时免费咨询,至今状态良好。最近的一次随访中发现她已经能够对生活中的压力良好的调节,睡眠状态都很好,质量也很高。